建在山顶的世界名校:“快乐”往往是假快乐,而精英则是真精英
哈罗,享誉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公学之一,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名校。然而,就读哈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整整一年,BBC摄制团队跟踪记录了哈罗学校的男孩们的生活,探索现代生活是怎样被“哈罗化”的。
文、编 | 玉关虎竹
马丁·史密斯先生就要离开他待了三十三年的地方了,他和他亲爱的小家伙们拥抱、道别,手拉着手唱起了《友谊天长地久》。
时间倒回到几年前,这群含泪道别的人们互不认识,可是如今他们亲如一家、无法想象分别的日子。这个被学生比喻成“兄弟会”的大家族名为Harrow,也就是我们熟知又陌生的哈罗。
熟知,是因为名气太大,而除此之外,人们其实很难了解到它内在真实的模样。
为此,BBC推出八集系列纪录片《Harrow,A very British School》(“哈罗,一所真正的英伦学校”),全方位记录了哈罗的12栋宿舍之一——西阿克里宿舍的66名学生及其宿管马丁·史密斯整整一学年的校园生活。该系列从学生、宿管、老师、校长等多个视角,详细记录哈罗学校的课业考试、音乐比赛、话剧比赛、联合军演、宿舍生活等,生动刻画并全面捕捉了哈罗的名校风采。
▲国内放映平台:bilibili
小贝壳们
和繁华热闹的伦敦市区相比,Harrow显得清幽僻静,在伦敦西北角的山丘上古堡似地伫立了近450年。
这样闻名遐迩的桃花源,却不能让所有刚进来的学生如鱼得水。作为一所寄宿制男校,孩子们被送“上山”后就要待上五年。在纪录片里,被Harrow传统性称作小贝壳(Shells)的新生们就遇到了种种困难。他们很多都是从外地过来,少小离家,对于宿舍生活茫然不知所措。
来自马拉维的小贝壳Dillon每晚都会出现在其他同学的宿舍里,赖着不走的那种。他是个很淘气的孩子,但影片开始时却表现得一脸茫然,也经常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透过荧幕,我们都能感受到这孩子的魂不知道丢到哪个大洋去了。
另一个新生Oli倒不想家或担心作业,令他长叹不已的是“以后再也不能睡懒觉了,连周六都要上课……即便周天没什么事情,宿管还是八点前按时摇醒所有人,太荒唐了。女生也见不到。”镜头一转,Oli的床头慵懒地贴了两张海报:啤酒和女模特。
为了帮助小贝壳们适应Harrow的生活,校方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让人应接不暇的活动。新生一进校门就要接受各种各样的体能测试和活动介绍会。马丁认为,既然闲下来会导致胡思乱想,那就把孩子们的日程表填满好了,“我们尽可能让他们忙起来,这或许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很多孩子很明显从未住过校。”
▲马丁·史密斯 西阿克里宿舍宿管
其次是“凡尔赛文学会”,当然,正式的叫法是新生欢迎致辞会。Head Master以一种不动声色的口吻对小贝壳们说:“环顾四周,这些可不是普通的涂鸦……看,那个角落里刻着的是Lord Byron(拜伦)的名字……上面,是温斯顿·丘吉尔的名字”“孩子们,想想吧,跟随这些伟人的脚步就读于此,难道不令人兴奋么?”
此外,马丁·史密斯这样的宿管担任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除了负责小贝壳们的衣食起居,还要密切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动态。宿管会定时或不定时地“串门儿”,和每个小贝壳进行一对一的谈话,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融入。
Harrow还有“大带小”的传统,即找一位老贝壳帮助小贝壳适应学校生活。新生萨钦非常想家,马丁给他找来了上届的“狼人”学长与其促膝长谈——这个熊孩子曾经离校出走“逃”回了家。老贝壳对小贝壳说:“一开始我也觉得难以忍受,觉得5年太漫长了……但凡事都是需要磨合的,你要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的。”
花式惩罚
“惩戒”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是个争议颇多的话题,但不管怎样,自Harrow建校伊始它就一直存在。很久以前,Harrow的惩戒方法是棍子和鞭子,一顿下去皮开肉绽。今天,惩戒制度温和了许多,把体罚换成了Custos Report(监督人报道)和Double(罚抄)两种形式。
监督人报道主要用于惩罚着装不得体的学生。作为一所贵族学校,Harrow对学生的着装要求极为严格。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绅士装扮在这里只是基本要求,稍有偏差则会面临惩罚。
裤子没有提起来、鞋子没有擦亮都是不被容忍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白色硬草帽是Harrow的特色和传统之一,学生走在主路或参加重要活动时必须佩戴。
小贝壳Oli就因为没有戴帽子被监督人发现,非常荣幸地成为第一个到办公室“喝茶”的新生。而所谓监督人也并不是花架子,西阿克里宿舍的监督人便在威尔士军队服役超过二十年。
▲哈罗学子,人在帽在
罚抄的“触发机制”相对来说更加宽泛一些,比如上课交头接耳、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等——当然,喷嚏打得太大声也要罚。罚抄不仅仅是抄写那么简单,在Harrow也是被玩出了新花样:比如Rainbow Double,贝壳们需要用七种不同颜色的笔按顺序抄写单词;Christmas Double则要用红色和绿色……
有贝壳对摄像师吐槽:“在Harrow,罚抄已经成为一种时髦艺术。”
▲一言不合的罚抄
没有人可以松懈
几年前,BBC制作过一部名为《中国老师在英国》的纪录片,故事发生的学校是一所还不错公立学校(博航特),那里的孩子无忧无虑,但也可以说是漫不经心。看这部关于哈罗的纪录片时,总不禁把两部片子加以对照:一个是公立学校,一个是公学;一个是“快乐教育”,一个是精英教育。
现实很骨感:“快乐”往往是假快乐,而精英则是真精英。
“双轨制教育”这个词泊到国内后,渐渐模糊了其原本的涵义:一轨平民教育,一轨贵族教育。BBC用镜头告诉观众,Harrow之所以声名斐赫,不是因为圈了一票纨绔子弟,所有来这里的学生仍是要加倍努力的。
就像史密斯对着荧幕所说的那样:“在哈罗,没有人能够松懈。”
密集的惩罚措施所对应的是严格的要求和管理。即便是在周末,史密斯也会挨个敲开每个小贝壳的房门,防止他们过分安逸。
要么在宿舍认真学习,要么在室外汗洒草地,无所事事是不被容许的。史密斯的口头禅便是:“找点正事做!”
Harrow不接受半吊子心态,任何活动都得全身心地投入、百分百地做好。为了辅助小贝壳们排练戏剧,学校重金聘来了专业的戏剧老师,“我们所有的戏剧标准都非常高,不能因为‘这是一部学生导演的作品’就降低标准……它应该是完美的。”
贝壳们为了完成演出也是豁出去了,因为没有女生,这些男孩子亲自上阵,换上女装——Hugh在跳舞的时候甚至连裙子和假胸都掉了……
这种每件事都争取完美的心态有何意义呢?不妨数数世界级的影视殿堂到底有多少英国人——而他们最初也只是在学校舞台上挥汗的一枚小贝壳罢了。
为了“格兰芬多”!
英国国民级IP《哈利波特》中,霍格沃兹有四个学院,而Harrow总共有十二个宿舍。和霍格沃兹“四院”一样,Harrow的十二个宿舍之间也在不断“较劲”。
宿舍间的竞赛十分频繁,几乎成为Harrow男孩们的一种日常。从歌唱到田径再到射击……所有的贝壳嘴上说结果不重要,身体还是诚实地想拿第一。
没有比团体间的竞赛更能激发贝壳们的潜力和凝聚了。无论是成功抑或失败,竞争都是宝贵的一堂课:赢了,催人奋进;输了,认识自己。史密斯说,“输掉比赛也并不一件坏事,他们需要意识到,总会有更强的人存在。”
为了准备合唱比赛,西阿克里宿舍铆足了劲儿。平时有些散漫的贝壳在团队的磨合与学长的教导下此刻都全部认真起来。从一开始的乱七八糟到后来的整齐划一,每个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在宏伟的大堂表演,场面不逊于正式的音乐会。在等待比赛结果时,贝壳们屏气凝神,在听到“西阿克里”的名字后,所有人都为之欢腾。贝壳们紧紧地拥在一起,他们不但摘得了荣誉,也真正地成为了一家人。
1
结语
1
一年过去,当初不知所措的小家伙们顺利融入了集体生活。那个以前被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Dillon还有想家想到不行的萨钦,影片结尾时已经成了考试日常满分的学霸。
不过在Harrow,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诚如影片结尾所说,“他们会有更大的目标,更大的成绩。”
往期精选
《万万没想到》:做VUCA时代的智识分子
当课程无法被“代孕”,融合真的可能吗?
见信如晤,这位剑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教授,送给了17岁外孙女怎样的人生礼物?
《人生第一次》在镜头之下,品味人生苦辣酸甜
春节来,孩子宅:宝爸宝妈们的“恐辅症”有解药么?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 2020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
● 2020 国际学校薪酬人才趋势报告
专业发展
● 2021升学指导证书课程
● iPGCE国际教师资格证课程
社群活动
● 2021海南国际教育峰会
● 2020第五届国际学校人力资源峰会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 思选服务商会员计划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